logo

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全诗

豆蔻年华:娉婷少女的诗意描绘

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仲春初”,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赠别二首·其一》。诗句以生动的笔触,描绘了一位十三岁少女的美丽和灵动,成为了后世形容少女青春年华的经典之作。

诗句赏析

诗句中的“娉娉袅袅”形容少女体态柔美,姿态轻盈。“豆蔻梢头”则以初春含苞待放的豆蔻花,比喻少女娇嫩、充满生机的状态。整句诗充满了青春的气息,让人感受到少女的活力和美好。

诗句的意境

杜牧通过这句诗,不仅赞美了少女的外貌,更表达了对青春的赞美和珍惜。诗句将少女的美丽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融为一体,创造了一种清新、充满活力的意境。

诗句的文化影响

“豆蔻年华”一词也成为了形容少女青春年华的代名词,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。这句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《赠别》全诗赏析

要理解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仲春初”的妙处,需要结合全诗进行赏析:

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仲春初。

东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

首联直接点明少女的年龄和姿态,用“豆蔻梢头”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,极富表现力地写出了少女青春的萌动。颔联则将少女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,通过与扬州路上其他女子的对比,更加突出了少女的独特之美。即使是卷起珠帘,精心打扮的女子,也无法与她的天然之美相提并论。

这句诗也常被用于命名,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,希望她们如豆蔻般娇艳,拥有美好的未来。

“豆蔻年华”的现代意义

即使在现代社会,“豆蔻年华”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它提醒我们珍惜青春,把握人生的美好时光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,希望他们能够像豆蔻花一样,在春天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。

总而言之, 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仲春初”这句诗以其生动的形象、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成为了中华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它不仅赞美了少女的美丽,更表达了对青春的赞美和珍惜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。

2篇随机内容推荐

xml网站地图